
会议的形态在数字化浪潮下不断演变,尤其是在云端领域,其发展充满无限可能。2020 年,在线视频会议一跃成为 “打工人” 办公的标配,行业关注度飙升至顶点。微信、钉钉、腾讯会议、小鱼易联等国内平台,凭借扎实的技术根基,持续拓展在线视频会议系统的边界;Zoom、Teams 等国外平台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多样化办公解决方案,激烈角逐市场份额。
在这之后,VR 视频会议异军突起,迎来爆发式增长。5G 技术的成熟,带来低延时、高带宽的技术优势,构建起稳定优质的网络环境,为 VR 视频会议的普及铺设了道路。这种具备更强沉浸感、更仿真的在线会议形式,正逐步勾勒出未来会议的崭新模样。
硬件突破,夯实体验根基
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线上交易展会上,裸眼 VR 技术惊艳亮相,用于展示各影视机构作品。用户借助屏幕操控按钮,便能沉浸式游览展厅,仿若身临其境。这般沉浸式体验与仿真会议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在线互动交流的融洽性,使得 VR 视频会议形式成为焦点。
自谷歌、苹果、MWC、E3、Unity 等知名大会纷纷转向线上举办,利用科技手段举办线上发布会渐成风尚。这股潮流也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展示技术实力的舞台。早在 2014 年,Facebook 豪掷 20 亿美金收购虚拟现实公司 Oculus,自此 VR 设备受到市场热捧。紧接着,索尼、HTC 等厂商迅速跟进,推出自家 VR 产品。2014 年 3 月,索尼于游戏开发者大会展示 PlayStaion VR 原型机;2015 年 3 月,HTC 在世界移动大会展出 VR 产品 HTCVIVE,将 VR 市场热度推向高潮。
2020 年 10 月 13 日,Facebook 推出高性价比产品 Oculus Quest2,其分辨率相较前一版本提升 50%,且支持 90Hz 流畅刷新率。今年 5 月,HTC 在「破晓启程」2021 HTCVIVE 虚拟生态大会(VEC2021)上,正式发布两款全新 VR 设备 ——VIVEFocus 3 VR 一体机与 VIVE Pro 2 PC VR 头显。这两款头显均配备 5K 级分辨率及 120° 视场角。Focus 3 采用全新设计语言,造型圆润,沿用 VIVEPro 头带旋钮设计,后置可更换电池与快充功能,既保证头显前后平衡,又解决续航难题,在可管理性方面实现重要升级。同时,它还采用磁吸式可擦洗面罩,扩大眼镜放置区域,提升不同用户体验。VivePro 2 外观类似初代 Pro,具备可调节头带与内置扬声器,融合原 Vive 头显黑色和 Pro 海军蓝元素。该头显采用双 RGB LCD 屏幕,单眼分辨率达 2448 x2448 像素(双眼 4896 x2448 像素),最大视场角 120 度,屏幕刷新率 120Hz,支持现有 Vive 和 SteamVR 外设。
从硬件设备迭代进程来看,VR 头显分辨率不断提高,重量愈发轻巧。各企业致力于以更轻便设备打造更卓越使用体验,在外观、续航、功能、体验等多方面持续改进。曾经备受诟病的 “头晕” 短板,也因刷新率技术提升得到显著改善,推动 VR 硬件设备日臻完善。数据显示,VR 硬件设备市场需求持续上扬。IDC 预测,2021 年全球 VR 产品同比增长约 46.2%,2020 – 2024 年复合增长率约 48%,2025 年全球 AR 设备出货量将达 2440 万部。StrategyAnalytics 预测,到 2025 年 XR 总出货量将增长 6 倍,XR 硬件收入将在 2025 年超 280 亿美元。
软件赋能,构建多元生态
VR 视频会议的实现离不开软件的有力支撑。今年 3 月,OculusQuest 平台上线 ArthurVR 虚拟会议平台,聚焦企业级 VR 协作,除基础 VR 远程会议功能外,还内置工作流程管理服务。同期,微软推出 Mesh 产品,旨在打造基于 AR 技术的远程协作应用,为用户构建跨 AR/VR 会议空间,实现与其他用户及 3D 内容交互,便于在虚拟共享空间开会、解决问题。
软件的多元化与功能多样化,极大拓展了硬件设备的落地场景。高通技术公司副总裁兼 XR 业务总经理司宏国指出,移动计算未来正从移动终端向 XR 设备转移,当下正是开发者社区将优质、实用沉浸式应用引入 XR 设备的黄金时机。为此,硬件厂商通过自研或合作等方式,加速推进软硬件协同发展。
HTC 在今年 VIVE 虚拟生态大会上,针对期望充分利用 XR(拓展现实)的企业,推出 VIVEBusiness 全新商用解决方案。据悉,已有超 50 家第三方软件开发人员与 HTC 展开合作,其中 20 个应用程序入驻 VIVEBusiness 平台。VIVE Business 涵盖 VIVE Business 应用商店、VIVE Business 设备管理系统(VIVE Business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和 VIVE Business 培训系统(VIVE Business Training)三大部分。VIVE Business 培训系统可支持任意规模培训课程,培训负责人能借助设备实时观察培训者进度,并通过平台交流。VIVE Business 设备管理系统可让企业轻松管理 VR 终端网络,高效设置新设备、安全管理软件更新,随时掌握设备及附件运行状态。此外,HTC 搭建 VIVEBusiness 应用商店,覆盖远程协作、医疗健康、培训、可视化设计、教育学习及线下体验等六大板块。
科技企业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助力初创企业,完善自身生态建设。HTC 中国区总裁汪丛青表示:“HTC 既打造自身硬件,也全力协助其他应用公司。配件公司有硬件需求,我们全力支持;内容公司需要技术支持,我们专门开发不同 SDK 助力实现更好效果,甚至投资或通过平台发布其内容。对于创业公司,我们借助 Vive X 平台给予投资和支持。AMD、NVIDIA 等行业龙头,无论是 PC 还是 VR 领域,我们都在技术合作、市场推广等方面携手共进。我们秉持的理念是:发现问题,与合作伙伴共同解决。”
多元形式,融合虚拟与现实
谈及 VR 如何重塑现实场景,汪丛青认为:“戴上头盔后,用户免受外界干扰,开会效率大幅提升,像走到说话人身边交流甚至拥抱等互动,是 Zoom 等传统软件平台难以实现的体验。” 基于此,科技企业持续探索 VR 视频会议形式。例如,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运用全景拍摄、建模技术构建虚拟展厅,并设置简单互动;中国移动主办的第五届全球虚拟・现实大会,在虚拟展厅中提供虚拟参展与虚拟导览员服务,参展视频多源于真实场景拍摄。
HTC Vive 在 2021 年生态大会上,发布由中国团队利用 VIVE 追踪器动作捕捉、面部追踪等 XR 技术打造的 “实习代言人”—— 虚拟人 Vee。根据设定,Vee 来自未来的 VIVE Reality,是一名空间旅行者,因意外穿越至当下虚拟世界。目睹未来 “元宇宙” 的 Vee 决心留下,致力于建设更先进完善的虚拟世界,打通虚拟与现实空间连接,以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与此同时,虚拟会议的物理限制逐渐减少,通过 PC 或手机参与 VR 会议的人数持续攀升。2021HTC VIVE 虚拟生态大会注册人数达 10 万,显示出全球用户对虚拟活动兴趣渐浓。去年参会人群中,VR 用户占比 80%,PC 占比 20%;今年新增手机端应用后,各平台占比趋于平衡,均约为 1/3。汪丛青称:“尽管国内已恢复常态,人们渴望参与更多线下活动,但国外许多同事和伙伴仍需居家办公。从这一角度出发,举办虚拟会议对他们极为便利。我们期望未来虚拟会议和活动日益丰富,让专业用户群和消费者畅享优质体验。”
聚焦 B 端,挖掘广阔潜力
百瑞赢证券咨询指出,随着 5G 通信技术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虚拟现实头戴产品需求激增,虚拟现实行业迈入蓬勃发展期,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为产业链带来发展机遇,相关公司有望受益。IDC 预测,未来伴随 VR 产业链完善及数据积累,VR 将深度融入各行业,产生强大飞轮效应,快速推动行业变革,催生多元商业模式,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其中,B 端企业级应用不容忽视。汪丛青表示:“HTC 中国高度重视 B2B 市场,约三年前起,70% 以上中国区销售面向 B2B 行业,HTC 产品在 B 端市场备受青睐,因其专业耐用、兼容性佳。企业级用户对设备耐用性与兼容性要求颇高,而我们打造的正是这类产品。”
汪丛青认为,任何新产品诞生初期,如手机、汽车、电脑等,价格通常较高,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对 B2B 市场而言,企业关注的核心并非价格本身,而是投入产出比。在前期设备成本居高不下时,面向企业级用户可确保硬件公司避免亏损。以 Oculus Quest 2 为例,汪丛青称:“目前,Facebook 销售 Quest 2 处于亏损状态,今年销量可观,但每售出一台可能亏损 100 – 200 美金。他们向 B 端用户出售相同硬件时价格更高,原因在于通过消费者,Facebook 可获取更多信息,优化营销策略,将消费者锁定在自身生态体系内,这是社交公司的运营逻辑,但并非常规设备供应商的模式。”
实际上,除 VR 视频会议外,B 端应用场景极为丰富,涵盖军事、工业、房地产、医疗、电子商务、汽车、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在工业 VR 方面,VR 可减少物理模型制作,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优化展示环节,为员工培训、实际生产制造和方案评估提供便利,预计市场规模可达百亿;医疗 VR 领域,其无创、便捷、可重复操作、成本低等优势,有望成为常用教学手段。未来,在 VR 视频会议之外,VR 应用场景必将呈现更多创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