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社会上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和视力健康管理认识不足,公众视觉健康知识匮乏和视觉健康领域政策保障薄弱,各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发严重,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各学段学生近视率持续上升,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明显,7岁男生、女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28.95%、32.15%。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
……
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认识,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自主的视力健康行为和及早控制视力不良的健康管理意识,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基本知识。
从部门协作层面看,不同程度存在部门职责落实与衔接困难,尚未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0—6岁儿童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网络体系尚未建立,视力筛查、预防保健和科学矫治等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验光配镜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儿童出生后的早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未能和学校视力筛查有效衔接,部分儿童学龄前已经近视,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急需关口前移。落实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各自职责,从健康教育、全覆盖筛查、跟踪评价、科学矫治等方面综合施策,共同维护儿童青少年全生命周期视力健康。
从教育层面看,近年来,很多家长存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各种焦虑,学龄前儿童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学生参加校外学科教育培训班比例增大,儿童青少年近距离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和频率过大,加之日常用眼习惯不良,导致近视早发、高发。
从个体层面看,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儿童青少年室内生活和学习时间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足,学生可利用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不足。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用眼强度增大,造成视力低下。
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政策和制度体系,给儿童青少年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和呼声。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仅靠儿童青少年的自觉自律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全社会要群策群力,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和措施,明确学校、家庭、政府等各方面责任,形成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