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不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课余负担。我作为一名教师,就个人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好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学作准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关心和注意这件事,兴趣越大关注的程度越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小学学习中,兴趣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归类识字课,内容单调枯燥,普遍教师认为不好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制作一个“摘苹果的课件”,把生字写在鲜红诱人的苹果上,并做了动画设计,谁读对了苹果自动摘下。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愉悦和谐的情境之中。

  二、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讲解新课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带上一堆挂图,还要写上很多板书,弄得汗流浃背,而多媒体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利用动画、图形及图像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静态的图形动态化,揭示了图形和图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化解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

  如:人教版一册的归类识字课《比一比》一文时,发现学生对于“一群”“一堆”的理解比较难,但又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和比较。于是,就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等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但要让学生明白、理解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却有些抽象、有些困难。这时,如果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先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就会发现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了。

  三、能使课堂结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大信息量知识传授。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讲授新课一般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如果讲授新课的时间过长,教学效果将会事倍功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把例题、要点写在黑板上,把图画在黑板上,自然要花上几分钟;而且黑板有限,容不下太多。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在课前把例题、习题制作于课件上,只要鼠标一点,例题、习题、图片、要点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大又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也减少了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从而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课堂上完成了更多的任务,学生课余负担自然就减轻了。学习轻松了,学习兴趣浓厚,厌学情绪溜走了,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新理念。调动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展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当然,多媒体的运用也应该讲究策略,不能过度的使用和过度的依赖,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应该恰到好处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应该加上教师的有效控制和适当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来源: 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7061544642730.html

滚动到顶部

免费制作创意短视频活动

复工复产之际,博视优学隆重推出免费制作视频活动——只需告诉我们您的视频需求,我们将免费为您制作一个创意短视频,用于您的营销推广或教学实践等。零成本试水短视频,开放名额有限,机不可失,不要犹豫!